朱文霞,理學院公共物理教學部教師,副教授,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一、立德樹人,懷寬容以喚醒,持理解而引領
朱文霞是一名物理公共基礎課教師,農大工作了17年,工作量年均700多學時,每年教授的學生達300余人,她深知公共課教學不僅對學生的學科教育和未來成長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而且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更是重要。在她看來,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基本,傳道則是教育的更高品質。在十七年的教學生涯,她悟出一個道理:教育的整個過程都是引領,教師的責任就是引領那些已經在正確道路上的學生奮力向前,修正那些不在路上的學生回歸到正確道路上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渡過難關。2013級工業(yè)設計專業(yè)的劉同學,大學物理歷經幾次補考重修還是沒能通過,馬上畢業(yè)在即,這件事已經影響到了他的畢業(yè)、找工作、實習等,因此整日情緒悲觀,態(tài)度消極,這也許是一個畢業(yè)生最黑暗的大學階段。朱文霞觀察到他上課狀態(tài)和焦慮的情緒,通過了解,談心,走進了這個學生的內心。為了幫助他建立學習的信心,攻克學習難關,親自給他制定了學習計劃,建立了幫扶小組,此外下班后的辦公室里,朱文霞利用空閑時間輔導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題一個題的落實和指導,幫助他順利通過考試并畢業(yè)。
二、教學育人,隨時代以革新,賦動能而創(chuàng)新
作為一名教師,她不僅注重教學信息化建設,還非常注重教學改革,她深知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成為一條河,十幾年來,她在繁瑣的教學工作之余,她從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和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積極參與課程建設,不斷探索教學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積極實踐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混合進階式等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參加學科競賽的熱情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課程目標達成度、成績以及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也顯著提升。
創(chuàng)新實踐縱然有挫折有彎路,但更多的是積累和進步,從教研室到學院,從學院到學校,從學校到省級賽課,幾乎都有她的身影,從最初的觀摩學習,到榮獲2015年黑龍江省第三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到榮獲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到省高校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如此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努力前行。
三、思政育人,守課堂之陣地,固育人主渠道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備一節(jié)課,不應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應該是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上一節(jié)課,短短45分鐘,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有家國情懷的傳承!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她總是把科技進步和社會前沿相關的材料融入教學中來,無論是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fā)射,還是嫦娥登月展示中國紅旗,無論是“蛟龍”號一次次下潛深海,還是我國空間站的在軌運行,朱文霞都將這些視頻、音頻等材料在實際教學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讓教學和時代緊密相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
朱文霞老師帶領教學團隊,積極開展課程思政與智慧課程一體化建設,近五年團隊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榮獲41項獎項,并系統(tǒng)構建了十大思政育人資源:思政大綱、思政案例庫、《課程思政教案》、《思政元素設計集》、思政專題視頻29個、思政素材專欄、思政走廊展板1套、思政圖譜、師生共建實驗項目和師生共建視頻庫。同時團隊創(chuàng)新推進智慧課程建設,利用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團隊構建了"大模型、引擎層、應用層"三層智慧教學架構,助力團隊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生個性化的學等諸多需求,形成"線上資源+線下實踐+數(shù)智賦能"的課程思政育人新范式。